浅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对策【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校园欺凌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危害性。为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中学生的校园安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可以通过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方式,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关键词】校园欺凌对策三位一体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校园欺凌又称为校园霸凌,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采用英国伦敦大学Smith教授提出的定义:它是指有意地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这种伤害既包括身体的,也包括心理的。欺凌行为具有普遍性和隐蔽性。在笔者对本校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25%的学生反应自己曾受过校园欺凌,有8.75%的学生承认曾经欺凌过同学,后者数据相当保守,还有一些欺凌者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与较为严重的暴力行为相比,欺凌往往属于一些轻微的过激行为,特别不容易引起充分重视。校园欺凌具有危害性,一方面会对欺凌者本身产生伤害,形成反社会的倾向;另一方面会给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直接的伤害,严重将会威胁到被欺凌者的生命安全。除此,校园欺凌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破坏家庭环境,危害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环境,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减少校园欺凌事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二、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减少校园欺凌事件面对校园欺凌,要积极从学校、班级、家庭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一)完善零容忍的学校管理制度暴力性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给欺凌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直接干扰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校对欺凌事件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园欺凌干预和解决机制。1.营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预防校园欺凌,避免因受社会失范侵染校园环境,学校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融洽和谐的校园大环境中,奠定学校浓重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对学习和生活浓厚的兴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的心理氛围,使得学生在这优良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如请相关法制人员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做法制报告,提高学生的法制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欺凌事件对学生的伤害程度,减少受伤害学生的数量。最后,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校可以在国旗下讲话、晨会等各项活动时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提高广大师生保护自我的意识。(2)恰当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学校的无所谓对已发生的欺凌事件消极应对,并没有给予恰当的处理措施。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对,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候还会将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上升为暴力行为,给学生、家庭甚至学校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各校要正视校园欺凌事件,制定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应及时调查处置,不能为了维护学校的名誉敷衍了事。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学校不可推卸责任或敷衍了事地处理,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上,校方不应简单地视为同学之间的打闹,应正视校园欺凌,厘清整个欺凌事件中责任人。对欺凌者,情节较重者给予记过等处理方式;情节较轻者给予说服教导的方式;对被欺凌者给予心灵的安慰和心理辅导。(二)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环境1.制定明确的反欺凌班规班规有一种威慑力,它为班级制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必须制定一套严格而又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了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班级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反欺凌班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不能将班规视为摆设,而是坚决的执行。在班规制定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制定反校园欺凌行为处理规定的行为守则,充分体现民主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学生的想法更加的透明化,通过反欺凌班规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