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五读特色,实现高效课堂——《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案例分析台城第二小学黄小素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五读”教学特色,即“通读、悟读、品读、演读、拓展读”,就是以读为本,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体现阅读教学本质,继承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是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特色。《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作者运用诗歌的形式,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五读特色,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具,把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实现了高效课堂。案例描述与分析:片断一:(1)师:我们先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孩子送出家门的,自由读第二节诗。(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节)(2)师:我们一起欣赏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播放蒲公英开花——花变成白色的小绒球——乘风出发的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后来变成了白色的小绒球。生:我看到蒲公英的种子像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向远方飞去。师:对呀,蒲公英妈妈准备的降落伞多美啊,只要风婆婆一来,它们就可以乘着风一个接一个向远方飞去,用文中的词来说,这就是——(纷纷出发。)师:你还可以用“纷纷”来说句子吗?(引导)下课了,同学们——生: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来到操场上做游戏。生:秋风一吹,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下来。(3)小结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办法。(4)指导朗读: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我们来夸夸她吧,可随意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读。(5)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6)我们能不看书,试着背一背?(练习背诵)(7)蒲公英娃娃多么自豪啊,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启发想象:“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就是它的家”。分析与反思:因为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不知道蒲公英是怎样的,更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降落伞”指的是什么和“纷纷出发”的意思,并用“纷纷”造句,做到理解与运用相结合。我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表演读、齐读),体现了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这一理念。特别是表演读,成功的表演是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化与活化,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其趣味性更能增强学习效果。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做到堂上过关,节节清。我还积极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些地方,既1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有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片断二:师:请大家打开你面前的纸包,看里面是什么?生:(兴奋地)是苍耳!师:仔细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生1:它身上有许多小刺。生2:它有点像圆形。师:这是椭圆形。生:它的刺很扎手。师:你不光会用眼看,还会用手摸,真好。生:它是浅褐色的,有硬壳。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不但注意了它的形状、颜色,还说出了自己亲手摸到的感受。现在,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生:课文说它穿着带刺的铠甲。师:“铠甲”是什么呢?生:我从电视里看到过,古代的人打仗时穿的衣服,很硬,用铁做的,那就是铠甲。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这种方法真好,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使用这样的方法。苍耳的种子有这么多的特点,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一种呢?生:因为只有这种与它传播种子有关。师:你真会思考,课文中怎样说的?生: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师:现在我们来试试,把苍耳的种子放在自己身上,看看会怎么样?(学生开始动手,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们不停地试,看放在哪里能挂住。)生1:(兴奋地)老师,苍耳挂在我身上了。生2:苍耳挂在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