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分析研究 中药学专业VIP免费

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分析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1页
1/10
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分析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2页
2/10
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分析研究  中药学专业_第3页
3/10
题目: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目录摘要................................................................4前言...............................................................4正文...............................................................41.消渴病发展源流....................................................42.病机概况..........................................................53.治疗.............................................................54.辨证施治..........................................................64.1上消..........................................................64.2中消..........................................................64.2.1胃热炽盛证...............................................64.2.2气阴亏虚证...............................................74.3下消..........................................................74.3.1肾阴亏虚证...............................................74.3.2阴阳两虚证..............................................75.并发疾病..........................................................8结论...............................................................8参考文献............................................................9文献综述..........................................................10致谢...............................................................13摘要目的:研究消渴病各阶段用方,总结治疗用药规律。方法:在图书馆查阅文献、在文献检索网站上查找论文,收集部分医家对消渴病治法及用方的看法,考虑从消渴病上、中、下三阶段各选一个或几个代表方进行分析。结论:消渴病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临床上基本治疗大法,同时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治法。关键词:消渴病;分型;代表方前言糖尿病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疾病被人们所熟知,在中国传统医学被称为消渴病,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服用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目的均以降血糖为主,对其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欠佳由于降糖西药中含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强的化学成份,长期服用对人体的肝、肾损伤严重。胰岛素也只有降糖作用,没有固本的作用,对其并发症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中医治疗则主要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改善其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消渴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本文将选取各阶段代表方进行浅析。对消渴病各阶段用方的研究有助于收集古今各家之言论加以总结和探讨,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正文中医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逐渐消瘦,尿甜为主要临床特征,日久易造成心、脑、肾、眼等多脏器的慢性病变,引发多种并发症,同现代医学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和发展预后具有一致性。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已经成为患者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原因。西医的治疗方法如口服降糖药物和使用胰岛索等均以降血糖为主要目的,但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对肝肾有损害,且对其并发症缺乏明显疗效。因此,运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重大意义。中医认为,消渴病多由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病因,致机体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引发。中医治疗消渴病主要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在改善其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1.消渴病发展源流消渴作为病名最先出现《素问·奇病论》中:“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病因病机方面,根据其不同,分为“消痒”、“肺消”、“扁消”、“脾痒”、“食亦”、“膈消”、“风消”等。在临床分类方面,戴思恭的《证治要诀》明确提出了上、中下之分类。在临床表现方面,《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言:“每发即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消渴病各阶段代表方分析研究 中药学专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