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VIP免费

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_第1页
1/1
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李迎春南通作为全国教育之乡,人才辈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使得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好、健康的同时,更多地重视对子女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不少家庭有了一个共识,一个孩子的培养需要倾注家长大量的精力与关爱,而且是持续的长期的付出。最早的教育便是“胎教”,于是,准妈妈、准爸爸们便开始思考并学习如何教好腹中的孩子。伴随孩子的成长,家长努力地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寻找最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由此可见,家长的初衷与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作了如下概括:一、过分溺爱孩子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多,祖辈父辈大多溺爱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对孩子过分溺爱,有求必应,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这样,造成了孩子自私,任性,心中无他人,更别说孝敬父母了。溺爱孩子不是真爱,是害孩子。二、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孩子少更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加之教育开支在家庭消费中占比越大,对孩子期望值就越高,所以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能如愿以偿,常常处于烦恼和焦虑之中。三、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四、动辄体罚,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使得孩子心灵蒙受伤害。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五、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大大增加,隔代教育也随之大量出现。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们的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宽严适度;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善于欣赏孩子;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陪伴者;要给孩子一个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格高尚、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我们社会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指导,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