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数学反思型作业的认识现行数学课外作业一般是老师出题,学生解答,内容划一,机械重复和模仿练习偏多,缺乏针对性,对数学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新型的数学反思型作业——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并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日记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日记教学的特征:(1)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3)重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4)重视学生的反思工作,包括对课堂笔记的归纳、总结、提高、创新和解题后的反思。一.数学日记的功能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改进,具有如下功能:1.优化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学生在课后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将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最终将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形成清晰准确的知识块,由课堂上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回顾与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成绩2.关注思考过程,提高元认知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写数学日记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数学学习的一次思维过程。数学概念,既是对象,又是过程。数学学习的最大困难,在于数学操作的对象的二元性。而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在课后及时描述、追问自己在课堂上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我及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地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向、解题策略,加强元认知监控,才能不断提升学习水平。3.拓展心理生活空间,提高对思想方法的再认识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生活空间发生的,其中各种区域关系,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心理活动。通过数学学习日记,可以强化、拓展个体需要、目标、信念、记忆、事件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数学活动中,总是要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能对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经常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把握、运用的水平就会不断的提高。4.丰富情感体验,反思过程得失数学日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认知过程、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静的港湾,利于学生放开思绪自主建构自己所理解的数学,利于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最重要的在于前者能有效地意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思自己的作为。在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后,尤其在高三的综合复习中,根据批改后的试卷,学生可以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总结,特别是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当时的想法写下来。鼓励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更新,以实现自我发展。5.反馈教学信息,更新师生关系学生写数学日记,可以象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教师也可以从中全面了解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迷惘困惑,顿悟觉醒,感触到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卑或自傲、痛楚或快乐。使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对数学的不同了解,从中辨别学生是否在意义上建构数学知识。便于教师有的放失得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建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数学日记的内容数学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堂上讲授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推理程序的理解和运用情况;2.对教学过程和方式的评价以及建议,即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以及课外活动、作业、考试等各类问题发表意见;3.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但在应用“数学日记”的实践中,往往也会有千篇一律,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