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飞“娥”扑火的不朽赞歌——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承受着“神权、族权、父权和夫权”的重重压迫,她们被当作男子的附属品和生儿育女的工具,受到社会的轻蔑和歧视。繁琐的清规戒律捆绑着妇女的身心,她们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从而造成了无数的婚姻悲剧。但是,在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残酷的压迫终究还是让部分女性开始觉醒。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细腻地描写了一帮男权代表人物和在他们压迫下的女性之间的恩怨纠纷。这些女性形象都刻画得十分鲜明,其中最具个性者当属田小娥。这么一个特殊的女性角色被放在这么一个家族的历史中,是出于怎样的地位和必要性呢?在白鹿原这样一个历史动荡时期,这么一个女性形象的出现是否也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为出发点,分析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试图探究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的这一个分水岭,这对研究女性地位的历史发展是有着非常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在此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原著、赖大仁主编的《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等有利于我论文写作的文献资料,了解到了关于研究陈忠实小说写作特点、陈忠实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及《白鹿原》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系列论文著作。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网络资料库进行检索,选择“篇名”检索项,检索词为“《白鹿原》”进行检索,共搜索到相关论文的篇目为775篇,对自己的论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有6篇,分别是许官智的《从<白鹿原>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顾橙漾的《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歌——浅析<白鹿原>田小娥》、孙宇迪的《评<白鹿原>中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形象》、胡光璐《<白鹿原>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问题》、何小丽《论田小娥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失落》、彭明坤的《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歌——对<白鹿原>中田小娥的重新解读》。这些论文期刊对我在论文方向的把握上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我还通过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学术论文”检索项,检索词为“田小娥”,检索出对本文有借鉴作用的文献共54篇。在百度文库输入检索词“田小娥的女性自我意识”,共检索出相关文献97篇。除了在图书馆和网络期刊上找到了以上资料,我还在借鉴前人的论文基础上应用了论文所涉及的参考书目,如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手记》、赵景辉《探寻人性深处的美》、李泽厚《美的历程》等,这些论文资料对我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根据中国期刊网及网络资料综合来看,将田小娥这一形象从不同视角来研究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在前人研究中,关于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基本上是放在《白鹿原》众多女性形象中比较来研究的。比如《<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龙叶,闫庆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月)、《女性生命本体欲望的消解与反消解——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论》(王鹏《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09年第5期)《<白鹿原>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问题》(胡光璐《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1月)等,他们将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如白赵氏、田小娥、吴仙草、白灵等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得出传统女性、不守妇道的女性、与女性革命者不同类型女性的结论。从这一角度出发,虽然利于对人物的全面分析比较,但是却缺乏对作品中单个人物具体生动的讨论。2、关于田小娥这个女性的分析,学者研究的另一个方向,是将田小娥作为一个悲剧来描写的,他们将自己笔下的田小娥以“娥式女人”的悲剧扩大化。如蒋霞的《一曲哀婉的陕地悲歌——<白鹿原>田小娥的悲剧人生分析》、闫丽培的《“飞蛾扑火”的悲剧人生——谈<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塑造》、彭明坤的《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歌——对<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重新解构》。他们所解构的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就是女性中的一个悲剧,提出,在白鹿原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倍受欺辱和压迫,被当作“货物”与“工具”,反叛和皈依都难逃悲惨的结局。她们的人生是凄惨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整个白鹿原在男权主义的阴影笼罩下,上演着一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