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教学过程:一、铺垫1.填空1千米=()米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15千米=()厘米300厘米=()分米2.解比例(口述过程)5/x=1/4x/60=1/20二、自主探究: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出示例1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比例尺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4.线段比例尺。提问:你知道上面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出示教材第90页的线段比例尺)并说明它的表示方法。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5.口答"试一试"第l题。指名学生口答。三、组织练习1.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化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2.做练习十第1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五、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