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单元学习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课时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的活动过程,从中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课前准备: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引入负数。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指名汇报调查结果。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调查方法和结果:)生1:我晚上看了天气预报,并记录了北京的最高温度是5℃,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生2:我看报纸,发现哈尔滨的最高温度是零上3℃,最低温度是零下12℃,我还发现零下12度写成—12℃。生3:我上网查询,发现青岛的最高温度是6℃,最低温度是0℃。……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刚才小林发现零下12℃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师: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教师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师:你们回答的很好,—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2、认识负数的读写法。(1)举例说明。师: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2℃表示零下2度,即比0度还要低2度。教师说明—2℃的写法:零下2度比0度还要低2度,可以用—2℃表示(教师边说明边板书—2℃),让学生在课练本上写一遍学生学完后,教师进一步说明—2℃的读法:—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者负2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两遍)(2)练习让学生写出一个用负数表示的温度,并说一说这个负数表示的意义,再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试一试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不完整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插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F”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华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题。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可以从零上的温度开始,逐步过度到零下温度的比较。例如:2℃与5℃的比较,1℃与0℃的比较,0℃与零下2℃的比较,零下2℃与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