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计原则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2010年5月11总则12基本规定13设计专业分工24使用区域建议25区域划分及加热功率配置原则36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67系统各部分功能及配置原则88供电电源109电缆及信息通道1010站前预留1111接地111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计原则1总则1.0.1为统一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以下简称道岔融雪系统)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明确各设计专业职责和接口,使系统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设计原则。1.0.2本设计原则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其它线路可参照执行。1.0.3道岔融雪系统工程设计原则上应满足科技运〔2008〕36号《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设备》的要求。1.0.4道岔融雪系统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设计原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及铁路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基本规定2.0.1道岔融雪系统是道岔转辙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由远程控制终端、车站控制终端、电气控制柜、隔离变压器、接线盒、电加热元件及固定卡具、气象站、轨温传感器、连接线缆和信息通道等组成。当发生降雪或温度变化时,系统可自动或人工启动电加热融雪电路,保证道岔正常转换。2.0.2道岔融雪系统适用于电气化和非电气化牵引区段各种类型的道岔。2.0.3道岔融雪系统解决道岔尖轨、心轨、外锁闭等活动部分的积雪结冰问题。2.0.4道岔融雪系统能满足暴雪天气下道岔转换系统的融雪需要。2.0.5为对轨道电路的干扰,加热融雪电路应采用变压器进行隔离。2.0.6安装的室外设备应尽量减少对工务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影响。2.0.7安装的电加热元件和固定卡具不得影响道岔正常转换。3设计专业分工23.0.1信号专业为道岔融雪系统工程设计的牵头单位,在通信、电力、路基等相关专业的配合下,完成系统总体设计。3.0.2信号专业的设计内容包括:1根据用户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系统总体控制方案。2根据气候和道岔类型确定加热功率和电加热元件安装方式,选择合适的电加热元件及安装卡具、隔离变压器,形成室外设备安装图。3根据站场情况确定电气控制柜的个数和位置、电气控制柜至隔离变压器间的电缆规格及走线,形成道岔融雪系统电缆径路图。4根据车站控制终端与电气控制柜间的通信方式,选择合适的通信介质及电缆走线。5向通信专业提供通道要求。6向电力专业提供用电需求。7向路基专业提供站前预留要求。8汇总通信专业、电力专业的设计文件。3.0.3通信专业根据信号专业提供的输入资料,为道岔融雪系统预留远程控制的通道和接口。3.0.4电力专业根据信号专业提供的输入资料,为道岔融雪系统室外设备提供电源,电源送至各电气控制柜的电力输入端子。3.0.5路基专业根据信号专业提供的输入资料,为道岔融雪系统预留设备安装基础、电缆槽道和过轨通道。4使用区域建议4.0.1当冬季气温低于0度或接近0度时出现降雪天气,道岔轨面就会产生积雪或结冰现象,会造成道岔转换困难,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这些地区的铁路安装道岔融雪系统设备。4.0.2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建议安装道岔融雪系统设备的区域如下:31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0度等温线)以北地区,即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河南北部、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西藏及四川高海拔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度,冬季降水以降雪为主,降雪日数约为20-100天或以上。经过这些地区的铁路,应在冬季广泛采用道岔道岔融雪系统。尤其是客运专线、动车停靠站及大型编组站,道岔道岔融雪系统应作为必上项目。2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0度等温线)以南的江淮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贵州省高原部分、四川省山区等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度左右,降雪日数约为5-20天。江淮地区冬季降水以降雨和降雪两种为主。可酌情考虑安装道岔道岔融雪系统。贵州省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冬季极易产生寒潮、雨凇(冻雨)等冰冻气象灾害,建议安装道岔道岔融雪系统。3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5度以上;冬季降水主要以降雨为主,降雪很少,但当极端最低气温低于0度时,出现冻雨和霜冻影响道岔转换,这些地区建议在高等级线路上安装道岔道岔融雪系统,其它普通线路可酌情考虑安装。5区域划分及加热功率配置原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