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继续学习围绕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二、教学重点难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贝多芬画像。、这是谁的画像?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学生交流。、揭示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读准多音字“曲”。(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配乐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说课文内容。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盲姑娘弹琴的事,主要是写2/10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朗读感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弹了几首曲子?、体会句子。(1)、出示句子: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子。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当时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师:听到有人说话。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你觉得此时贝多、心理会怎么想的?过渡: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2)、出示:“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一句是姑娘说的,其实她是“随便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3)、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过渡: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一一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理解格外、清幽。齐读联想:(轻柔、舒缓)逐渐增强语气)3/10过渡: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看到这些是实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是什么曲子?他弹的《月光曲》内容是什么?(4)、出示《月光曲》内容,并相机出示月光下海面的美景。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板书:联想3、朗读指导课文第九自然段。4、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课文中哪个词写出来了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怎样?五、小结:本课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它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也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从这个传说中让我们对贝多芬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音乐家。板书设计:海面升明月海面洒银光海面刮大风海面卷巨浪《月光曲》说课稿务江中心校:邝成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4/10你们好!我今天执教的是《月光曲》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月光曲》是小学六年级十二册第八单元课文。读后,既能让人进入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的向往,又能对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爱戴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二、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三、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四、教学难点:探究贝多芬情感变化的原因。感受音乐的旋律和魅力。五、整合资源说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以读促悟: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5/10学生读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