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的几点体会与做法宁城特校刘振杰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障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仅有“识”而无“德”,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所以,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听障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存在着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方面,抓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逐步培养听障学生的良好品德。关键词:听障学生不良品德体会做法德育的实质是育“德”。简言之,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障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仅有“识”而无“德”,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公民。所以,养成良好的品德,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此,在分析听障学生形成不良品德原因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来浅谈一下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一、听障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1、客观原因⑴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通讯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黄色书刊和录像,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严重的。虽然,听障学生很难或很少接触,但他们只要接触过一两次,就会腐蚀和危害他们的内心健康,对他们的不良品德的影响是巨大的。⑵家庭的不良影响。每个人在家庭中生活长大,家庭是人的第一社会环境,是人接受教育、德育最长久的场所。家庭的文化生活,道德情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家庭的不良影响也是听障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家长趣味庸俗,言行不一,性情粗鲁,因而形成反面的榜样,或者由于家长的溺爱,粗暴而造成教育上的宽严失度,或者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无教育能力,1只把孩子的关怀、爱护停留在满足其对物质的需要上等等,都对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⑶学校的不良影响。现在有很多学校对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有着不良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缺乏感情等。因此,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改变教师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2、主观原因⑴学生的道德水平低。学生的道德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对某些道德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听障学生。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接触外界事物少,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的道德观念。如有的学生把破坏纪律,顶撞老师,损坏公物视为“英雄主义”,认为自己很“牛”;有的学生还认为打架打赢了是很光荣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水平,把自身的不良表现改正过来。⑵学生缺乏道德情感。品德不良的学生由于对道德认识的错误,所以也必然缺乏道德情感。有些品德不良的学生,不尊敬师长,不热爱集体,也不关心同学。他们对弱者缺乏同情心;对别人的不幸又往往幸灾乐祸;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的学生性情暴烈,稍一触动他的个人的“尊严”,就动手报复等等。⑶学生的道德意志薄弱。品德不良的学生,都是一些道德意志的薄弱者。他们的不良品德在形成过程中是有反复的。他们一方面在受着消极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些学生有时有改正错误的愿望。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对他进行了合理的教育,他也有改正的愿望,也觉得这件事做的不对,决心要改正,但是由于他们的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制力、坚持力差。因此,一遇到消极的情境,一遇到外部的不健康的引诱,就重蹈覆辙、旧病复发。⑷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由于一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某些不良行为的多次重复,于是逐渐养成了很坏的习惯。如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习惯;动手打人的习惯;自由散漫、拖拖拉拉的习惯等等。因此,不良的行为习惯构成了影响不良品德重要的内部原因。二、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的几点做法对听障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难度是比较大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2一定要掌握一些好的正确的方法。1、客观方面⑴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老师应把思想品德课当作培养听障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手段。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