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独立探究、合作生成教师:请同学们用一张纸画出长9米,宽6米的教室地面来。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教师:你的想法很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同学们可以按照他的思路试着画一画。(交流)教师(巡视后):刚才那个同学说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应该怎么理解?学生:就是长和宽都按照同一个倍数缩小。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教师:看课本30页,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100”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1学生讨论。2学生汇报: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学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学生3: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2教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学生交流(略)3认识比例尺特征:(1)出示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30页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算法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3按比例尺是1:200,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同伴交流)。四、总结深化、活化知识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五、研究性作业1、完成第30页的练习题。2、试确定适当的比例尺画出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并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课后反思《比例尺》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的今后绘图、工程构图等都是一个铺垫作用,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概念”,已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中任何两项时求出第三项的方法,难点是会利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题,然后设想解决问题,在设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节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比例尺有哪些应用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节课,通过教学,学生兴趣较高、对本课的重点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足之处:课后的作业中,发现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忽略单位的统一性,计算出错较多,说明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有所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