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冯承素本《兰亭序》中的“捺画”摘要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捺画作为汉字的一部分,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文本以《兰亭序》中的捺画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冯承素本《兰亭序》在捺画中的体现,共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冯承素的生平及主要摹本;第二部分:《兰亭序》摹本的内容;第三部分:分析了王羲之在《兰亭序》的技法特征;第四部分:讲述了捺画在《兰亭序》中的应用;最后部分:总结了捺画学习。关键词:冯承素;《兰亭序》;技法特征;捺画AbstractChinesecalligraphyhasalonghistory,whichisthewritingartofChinesecharacters,asapartofChinesecharacterswhichhasaveryimportantposition.Inthethesis,withthestartingpointLantingPrefaceof“Na”,itmainlyanalyzestheembodimentofFengChengsu's"LantingPreface"in“Na”,whichdividedintothreeparts:inthefirstpart,theauthorintroducesthelifetimeofChengsuFeng;thesecondpartisthecontentofthecopyofLantingPreface.Thethirdpartintroducesthecontentof"Part:analysisofXizhiWanginthe"LantingPreface"of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s;thefourthpart:abouttheNapaintinginthe"Lantingsequence"intheapplication;thelastpart:summedupthepainting.Keywords:ChengsuFeng;LantingPreface;Techniquecharacteristics;NaPainting.前言书法是中国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谓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体,给人一种视觉艺术的享受。而汉字作为汉族文化的基本因素之一,对书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推进作用,捺画是汉字组成的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冯承素的摹本《兰亭序》在用笔上形式多变,其中,在“捺画”的分析上尚未有详细的解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捺画在《兰亭序》上的运用,介绍冯承素的生平,解析王羲之《兰亭序》的技法特征,而后分析捺画的由来及其形态,希望对冯承素的摹本《兰亭序》的研究更近一步。一、冯承素的生平与简介冯承素[1](617-672),是唐代著名的的书法家,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长安信都人)。唯一且精通的喜好是勾画描摹复制古人的书法。公元639年(李世民在位的第十三年),冯承素依样摹描写的《乐毅论》,受到多人推崇,其笔法之精妙非常人能写,一直以来被当做范本。后来他又和赵模、韩道政、汤普澈、诸葛贞等人奉命勾画描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在众人中尤为突出,因此他摹本的《兰亭序》被大家称为是最为精致美妙的,受到世人的一致推崇。冯承素的另一摹本《兰亭序之神龙本》[2],也是非常出名的。迄今为止市面上存在的摹写《兰亭序》墨迹则以“神龙本”最为出名,“神龙本”的得名源于因为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在卷的首页,“神农本”因此而美名远扬,但是因为神龙的踪迹只有左半,也被世人称做“神龙半印本”,这个特点就明显区别与其他的摹本。据说,该本现在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根据出土的《冯承素墓志》[3]所记载,到唐高宗时,他就做到了他中书主书,主要负责纠正核查臣子们向皇帝奏事的文书,也参与审核中书省发出的政令。直到672年的十月,冯承素因为得了很重的病而又医治无效,在长安通化里的家中逝世。家人遵照遗愿,将他妻子朱氏一块葬在了乾封县(今天的西安市)高阳原(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2、摹本《兰亭序》《兰亭序》有多种叫法,比如《兰亭宴集序》、《临河序》、《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今天的浙江绍兴聚会,会上有王羲之作序,然后大家开始作诗。其中,序中主要描述了附近风景之美与聚会之欢快,也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据传,所写的帖有28行,共324个字。后来到了唐朝,由唐太宗所有,把它作为了代表,曾经命令当时的书法家勾画描绘,然后分别赐予各个权贵。以下是唐朝《兰亭序》的五大摹本。(1)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千百年来,“神龙本”《兰亭序》在书法界,有“中华第一书”之称。世间流传有许多版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最为出名,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根据权威专家考证,由唐代冯承素摹刻的真迹-天一阁博物馆内的《兰亭序》,是真正的“神农本”,体现了书法之神韵。如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