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渝北区龙山中学九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年级:九年级上预案设计教师:朱纪顺二次备课教师:刘琼审核人课题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课型新课课时第18课时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及影响。理解人类文明的共容性,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开放意识。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一、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二、难点:对教育、体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原因的分析学习难点二、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导学思路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启发式进行导学等级初评优()良()合格()不合格()导学过程共案(集体讨论)年月日个案(教师补充)年月日一、课前学习(20分钟左右)目标导航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1.自主学习完成《学习指要》的填空我的问题:学生难理解的地方,自己提出问题,便于课堂上解决。二、课内探究导航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1.课前序幕1教师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教学方法:纵向联系法、讲述法、计论法、讲练结合2.学习导入(5分钟左右)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以此导入新课。(1)出示教学目标(2)出自自学提示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一马可波罗东游(1)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到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2)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以此作为切入点,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实现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条件,又使学生认识到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生动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和挫折顽强坚毅的品格。(4)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5)提出问题:“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1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用多媒体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