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三角形的内角广州从化区良口中学:戚烈杨学情分析本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初一(10)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几何知识更显得困难,说理能力也相当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已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只是小学阶段不要求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作出一般性的检验(推理论证)。初一年级却要求学生“会证明”,“证明”对初一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所以本节课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明白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道理,获取证明的初步经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会应用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把三个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等,在证明过程中灌输转化的思想,体会“化归”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获取证明的初步经验,会应用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探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验证方法。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问题1:我们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问题2:如图1(1)已知直线DE上有一点A,过点A作射线AM、AN,那么1、若∠DAM=30°,∠EAN=70°则∠1=。(理由是平角等于180°)2、若在AM上任意取一点B,过点B作BC∥DE交AN于点C如图1(2)则(1)∠2=。(理由是)(2)∠3=。(理由是)(3)∠1+∠2+∠3=。(这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1问题3:是否面积大的三角形内角和会大一些?二、想想做做1让学生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方法:(1)直接度量法(2)剪拼法2、(1)由学生演示,把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板剪下两角,拼在第三个顶点处,观察三个角拼成什么?是否为一条直线(平角)?(2)询问有没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任何三角形三个角拼在一起都成直线(平角)?有没有不是拼成平角的?(3)教师指出不论是度量法还是剪拼法,都只是验证了某个具体三角形的情况,要判定任何三角形都是内角和等于180°,就必须进行推理论证,从理论上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引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尝试本节课我们要试试能否用学过的知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找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道理。已知:△ABC。求证:∠A+∠B+∠C=180°证明:过A作EF∥BC所以∠B=∠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理∠C=∠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2+∠1+∠BAC=180°平角定义)所以∠B+∠C+∠BAC=180°NM70301EDA图1(1)图1(2)2NM7030321EDCAB四、练习1、求出下列图中x的值2、下列各组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吗?为什么?(1)20°,150°,10°(2)60°,40°,90°(3)30°,60°,50°F21ECBA33、在△ABC中,∠A:∠B:∠C=1:2:3,则是△ABC是_______三角形。4、讨论:(1)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为什么?(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钝角?为什么?(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___个锐角?为什么?(4)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5、解答:如图,在△ABC中,∠A=80°,∠B=∠C,求∠C的度数。解:在△ABC中,∠A+∠B+∠C=180°,∠A=80°∴∠B+∠C=100°∵∠B=∠C∴∠B=∠C=50°6、中考联接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Û¢Ú¢Ù(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五、回顾与小结本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1、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通过思考、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发现证明方法不止一种。3、知到探究到一个数学规律,最终还须证明;学习了怎样有条理的表述。4、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实质是根据平行线性质来移动角;5、要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通过转化为:平角等于180°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数学方法——化归法。六、作业课件出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