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课例太谷县胡村镇董村学校田美钰一、教材文本解读《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因此,《黄山奇松》在本单元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这篇课文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这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层次分明。在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后,要集中精力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作者按由近及远、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本文既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正去过黄山的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三、教学设计黄山奇松(A)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2、图文对照,合作探究,展开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与学法:教法:以读促讲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注释:以读促讲法: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识词、解文、触情、悟理。媒体演示法:让学生观看真实的、生动的关于将要学习的知识、现象、技能、实验或过程等的方法。拓展迁移法:以教材为凭借和依托,针对本文或本课时的重点进行相关内容的的内拓和外延,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结构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拓展认知,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1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教学准备:自学提纲、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誉”“陡”“屏”“宾”“屹”“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感受黄山风光,并初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处。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整体感受黄山风光,并初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处。教学准备【自学提纲】一、生字新词我自学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3.练一练(1)我来写一写容易读错的字词:(2)再来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词:(3)划一划描写黄山奇松的词语,并尝试着在书的空白处写写它们的意思。(4)比一比,再组词。誉()陡()ɡān()干誊()徒()ɡàn()二、初读课文我做主1.标一标:标出段落的序号。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想一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试着写出每段的大体意思。三、积累资料我先行1.了解黄山最主要的一处景点,用一两句话简要介绍。2.搜集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别称以及那里最具特色的风景。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2第1段:第2段:第3段: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因“奇”生趣:师板书“奇”字,学生组词,导入到“黄山奇松”。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自然过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