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文钟一小崔环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二、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2.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3.情感体验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刘倩倩《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诗、背景音乐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模式:入情—动情—升情—抒情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配乐朗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小女孩。(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答,说对意思即可,2—3名同学即可)(三)深入品读,感受可怜,唤起同情师:那咱们就先走进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板书:现实)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用一个词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旁边,一会我们来交流。师:好,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读完了,我们来交流读了这部分你用哪个词表达了你的感受?(3—4个同学)生:可怜!悲惨!无助——师:虽然大家用的词语不同,但是我听出来了,同学们感受都很真切,刚才有几位同学都用到了“可怜”这个词,你们和安徒生的感受是一样的,看看书,哪个句子写出来了?来读读。生:“可怜的小女孩!”。师:那咱们就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上,(板书:可怜)同学们,你是从哪儿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的?在1——4自然段中选一句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女孩可怜的语句,一会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放开声音,让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大声读。1.“小女孩只好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感受寒冷(板书:严寒)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小女孩却是光着头赤着脚的走在了雪地里呀,这句话谁还能读好?(生读)2.“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感受饥饿(板书:饥饿)结合了生活中的感受,我们在大年夜很暖和,可小女孩她不仅冷极了,还饿的饥肠辘辘,多可怜啊!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生再读)3.“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4.“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师:同学们,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讲述着小女孩的可怜,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这句话,谁想来读?(出示: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生读这段话)请大家对比读一读,看你体会到有什么不同?(生自己读)(出示: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火柴,谁也没给过她硬币。)师:从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词中品出了更多的滋味,哪怕有一个人买她一根火柴,对小女孩也是极大的帮助呀。但是什么都没有,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可怜?(生读)师:那这是怎样的一整天呢?小女孩有怎么样的经历?就让我们跟随小女孩的身边去看一看!凛冽的寒风抽打着小女孩那瘦弱的身体,她手里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着,边走边叫卖……也许她来到了一位抱着孩子的贵妇人面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也许她边喊边追赶着一辆拉着一位绅士的马车,事情又将会怎样发展呢?也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