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国电商国际物流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引言随着近些年国内在信息技术、网络和通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促使互联网在国内得到爆炸式的发展且快速普及,也因此,促使一种基于互联网、以交易双方为主题、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诞生了,它的诞生使得商家能够快速准确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客户在市场上的反馈快速灵活的调整产品供给结构,避免货物资源的浪费,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相继席卷全球之后尤其是在全球产业转移与分工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外贸产品遭受外资基地向东南亚转移和出口量下降的双重打击,面对此严重的挑战,唯有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整合国际物流业务资源进行创新发展才可让中国制造走向全世界。为了促进跨国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物流业务方面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提供给我国外贸事业一个充分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文件可指导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外贸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巩固外贸传承优势,使我国从一个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进行转变。《意见》要求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培育若干个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推进在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商品出口。最终培育一批通关、物流、退税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国务院发文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引发了“电商热”“海关全年无休作业”等一片跨国电商物流市场繁荣的业态,特别是2015年5月15日,海关总署对调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海关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进行了调整,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工作方案,形成高效、合理、科学的通关作业制度,大大的促进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标志着我国跨国电子商务在海关制度上的雏形基本成型。目前,由《2015-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略规划分析报告》可知,在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4.2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33.3%,报告预计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6.5万亿元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与其相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也随之迅速成长,近几年国内的许多公司也开始承办跨境物流服务,如中国邮政的“国际e邮宝”、顺丰开始运行的“SFBuy”。东方航空公司依托其自身的空运优势开展了“东航产地直达”这一跨境电商平台,其主要进行奶制品和蔬果类产品的跨境贸易。敦煌网推出“在线发货”开始尝试国际专业物流服务模式。问题说明然而,我国跨国电商物流在运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文对目前国内电子商务过程中涉及的国际物流业务整合和创新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如下:第一,跨国电商物流配送不及时(周期长)。目前,由客户下单到商家发货再到物流运输,直到客户签收,整个过程一般都需要13-15天时间,因此,商品的时效性比较差,这对商家快速响应客户的商品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无形中影响消费者对电商企业服务质量的印象。第二,物流成本高。较高的跨境物流成本也是阻碍我国国际物流业务发展的瓶颈。由于一般电商配送产品种类繁多,客户群体又比较分散,所以,不管从设备和人力资本上都无形的提高了物流成本。另外,由于跨国电商物流的国际业务运行不但需要建设相关的跨国物流网,而且还会收取商品的商检、关税以及跨境快递等费用。举个例子,将600g的商品运送到美国,通常如使用UPS或者EMS都需要120元左右,而这样的费用要比国内的一般快递贵很多。而且,假如商家和消费者交易发生后,客户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退换货时,其商品的交易时间和成本将进一步增加。第三,物流信息不对称造成服务质量差。首先,目前跨境物流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