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教学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准备: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火柴、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去底塑料瓶、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呈梯状的铁条、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四、教学分析:《空气中有什么》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并为学生下一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认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第二,用实验方法分析空气成分第三。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第四,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一、课前展示,显现才华。二、创境激趣,确立目标。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蜡烛熄灭的实验: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2、师演示实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4、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教学目标: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了解学生有关空气知识的认识。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能。探索和调查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蜡烛燃烧的实验1、学生根据装置思考、回答,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5、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小组的讨论在班级进行解释汇报。火柴熄灭的实验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时的瓶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为什么?2、师提供实验装置(也可演示实验),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4、你们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5、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认识二氧化碳1、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有颜色,有气味吗?”3、演示书上第11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1、学生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2、你能用生活实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吗?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瓶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认识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的石灰水是澄清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对比)。让学生明确杯的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露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回顾和解四、展示提升,汇报成果。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成果。五、穿插巩固,解答疑惑。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六、达标测评,拓展实践。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板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氧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