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整合·人教版考点1“一五”计划(1953—1957年底)考点梳理1.条件:1952年底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2.原因:我国的工业水平落后。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重点:优先发展________。重工业·人教版5.完成情况: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6.成就(1)工业方面: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人教版(3)工业基地的建成情况: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7.意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特别提示]“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工人展开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人教版考点2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制定会议: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内容:坚持________________,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民主专政·人教版考点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农业、手工业改造(1)原因:农业、手工业落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4)性质:社会主义改造。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首先采取__________,再创举性地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3.结果: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人教版4.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特别提示]三大改造由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化的、片面化的理解,加上缺乏实际经验,在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全部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公有制经济成了唯一的经济成分,这就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再加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推动力,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人教版考点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①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②国际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2)主要矛盾: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4)意义: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农业国·人教版2.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大跃进运动的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级认识不足;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4)影响:这是党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人教版(5)全面调整: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