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重庆市北碚区华光小学朋玥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64页例1,练习十九第1~3题课型:新授课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层次练习、适度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通过探索、尝试、交流等方法自主学习。教学背景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这个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计算,而是选用学生熟悉的学习情景,去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认识带分数。2、会用分数加减法灵活解决混合运算中的问题,提高应用能力。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具准备:教具——例1情境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反思。教学方法: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教学过程:(包括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练习练习十九第一题:1注意原题中换成最后一题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2、计算下面各题81+24-1590-36+27说一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1、出示例1情境图(1)在科学课上,三组同学们用酒精做实验,实验做完后,各组剩下的酒精情况,请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3个组用酒精做实验,实验完成后第一组剩下的酒精是3/5瓶,第二组剩下的酒精是2/3瓶,第三组剩下的酒精是2/5瓶,求“一共剩下多少瓶酒精。”(2)提问:想一想,要求一共剩下多少瓶酒精,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会有多个算式列出:或或等等肯定学生的算式,师: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揭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3)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预设1:我选择,先全部通分,再计算==2=(瓶)预设2:我也选择,但计算的过程与他的不一样。先分步通分,再计算预设3:我选择了,计算过程是:==(瓶)师:可记为,“”这个分数见过吗?像这样的分数是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4)比较与的大小;在本题中表示的含义是1瓶多2/3瓶。5/3和12/3这两个结果相等吗?(充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画圆形图表示两个分数来比较。)和相等,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师:刚才这几个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4)全班交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