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写作带点趣味2VIP免费

让写作带点趣味2_第1页
1/4
让写作带点趣味2_第2页
2/4
让写作带点趣味2_第3页
3/4
让写作带点趣味宝鸡眉县横渠镇初级中学毛新红南开大学徐江教授说,现在“大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年比一年差”、“让他们写个东西,废话一大堆却一直不能切入主题,写了主题又是一堆废话,虚话,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初中学生的作文情况:一布置作文,就愁眉苦脸,苦不堪言,万般无奈“赶鸭子上架”。于是大半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情感苍白无力,思维僵化雷同,模拟抄袭成风。这也许是一种因果循环吧。那么造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初中阶段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那么,怎样让学生逐渐喜欢作文,面对题目跃跃欲试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安排“范文”欣赏课每周安排两节“范文”欣赏课。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范文”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畅谈、感悟、交流中自然产生写作欲望。需要注意三点:一、精选符合学生实际,富有感染力,能引发众人共鸣的文章。文章既可是名家典范,也可是学生习作;二、朗读必须做到抑扬顿挫,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三、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真知灼见。直到现在,还记得,我为学生朗读《隔窗相望》时,学生为平凡的亲情感动不已的神情;朗读《小石子》时,学生为作者巧夺天工的构思拍案叫绝的赞叹声;朗读《谎言》时,学生为女孩的谎言喋喋不休的争论场面……我依然记得,学生听了《都是你的错》、《几只草莓》、《擦窗户的收获》后把“后交代手法”(出于表达效果的考虑,把应该放在文章前面的交代,有意放在后面,让人始料未及)“借物抒情手法”(给情感的表达找个依托,找个载体,像串珠子的线,将零碎的内容珠子般串在一起)、“曲折分析法”(以分析事物发展过程曲折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构思)挥洒自如表现在文章中的成果。二、研究学生心态,让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心弦,产生“以吐为快”的写作欲望。什么是作文?作文只不过是真情的流露,心怀的渲泄,灵魂的放飞,是表达自己真实的认知,情感、态度的一种载体而已,而人的少年时期又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求理解的期盼,被人误解的无奈,遭人拒绝的苦恼,心灵的冲撞,矛盾的纠缠……可以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每一秒都有感情浪花在飞溅,如果能把题目出在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自己所想,抒自己所思,他们很可能随时都能创作出佳作美文。一次月考之后,我发现最后两排的学生眼神沮丧,于是我布置习作《我的名字叫坐在后排的人》、《我行吗》、《孤独》、《向______挑战》……结果就有了“好学的影子全不见了,我渐渐的学会地上课睡觉,吃东西,一次又一次被老师瞪,可我全然不在乎,因为我没感觉了,成绩一次又一次的公布,我一次又一次的退步,我没有反应,为什么?难道我不是人吗?我好比一朵花,现在已经枯萎了,凋谢了,尽管别人为我浇水施肥,可是我还是要凋谢……”的内心表白。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初三的日子一个字‘烦’,重多的作业像座大山似的压的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我选择了放弃,那时的我真的好像断了弦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缓缓的坠落,我开始有了弃学的念头……”的心迹抒怀……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一吐为快”的欲望与渲泄,又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甚至找到根源,对症下药。三、为学生提供素材,教学生积累素材,化难为易,积极写作学生的生活圈子小,信息少,有时的作文题会让学生因无新鲜素材而望而却步,如果这时我们能为学生提供素材,那么无异于雪中送炭。在布置“人才”这个话题作文时,我提供了如下素材:1、“是伯乐,让他去相马;是庖丁,让他去解牛;是鲁班,让他去弄斧;是华佗,让他去行医。这就叫人尽其才。反之,是伯乐,是他去打铁;是庖丁,让他去耕地;是鲁班,让他去制陶;是华佗,让他去喂猪,那就是糟蹋人才了……”2、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是请把我的公司的人才留给我,五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艾尔费雷德·斯隆。3、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结果大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深入,没有落入俗套。作为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让写作带点趣味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