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内容摘要】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一、现有的小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分析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生机盎然,它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环境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着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镜头一]某节二年级的音乐教研课,教师在教完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后,进行的是歌曲创编环节。要求为“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改编歌词。师:小朋友们,你们还会自己做什么事?生:老师,我会洗碗。生:我会拖地????????师:那我们把自己会做的事都编进歌曲中唱。生开始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几分钟之后,老师就宣布进入下一环节。从表面上看,教学设计比较贴近新课程理念,意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想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围绕XXXX|XX|这个节奏创编歌词,但是,学生在唱的时候似乎并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而老师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指导和点拨,所以创编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难道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理念吗?这样的音乐学习有效吗?[镜头二]某节音乐欣赏课,教师提出了问题:“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是轻的,哪些声音是响的?”然后把学生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随之,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分钟之后,讨论还没结果,教师就宣布请各组代表回答。新课标提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试问,这样的音乐学习有效吗?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1教学目标不明确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1.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形成问题的原因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这样非常突出的现象:“新课改、新理念”,什么都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