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力学传入中国的曲折过程一、徐光启的科学活动徐光启,江苏上海徐家汇人,20岁考中秀才而后开始教书,在他31岁时有人聘他南下到广东的韶关教书,得以接触传教士并初步了解一些西方学术。1600年(万历28年)徐光启因事到南京,并会见了久仰大名的利玛窦神父,同时受洗礼入教。1604年(万历32年)徐光启43岁考中进士,之后便留京做官。恰好此时利玛窦已到北京,并在宣武门外盖了教堂,在那里传教。徐光启从此在与利玛窦交往中不断学习西方的力学天文学和数学。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于1607年春译完了《几何原本》前六章,并于次年刊行。由熊三拔口授,徐光启笔录,编写成《泰西水法》一书,并于1612年刊行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与有关的器具,还有一些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如介绍了阿基米德的螺旋提水机。主持编写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参考援引的书籍达250多种,是从古到今最全面的农学专著。其中在水利部分包括了《泰西水法》。,主持修改历法,并编写《崇祯历书》。大胆起用西方传教士参加这项工作,如利玛窦、庞迪我、邓玉函、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等。《崇祯历书》是一部长达137卷的历法丛书,其中引进了不少西方历法,如采用了第谷的观测方法、引进了球面三角学计算、把地球不再看为平面而看为球面等,使天文学一改中国传统历法,向现代天文学迈进的第一步。为了使历法更符合观测他经常亲自观测。据记载,在崇祯3年(1630年)的11月28日的夜晚,又冷又下雪,他还是前去观象台观测,当时他已是69岁高龄的人了,结果不慎失足跌伤了但是经过一段休养,他又去观测了。二、清初天文学上的一场生死斗争汤若望JohamnAdamSchallvonBell1591-1666年日耳曼人1622年来华清朝占领北京后,汤若望制作了望远镜、日晷,绘了地图连同修改了的历书进呈新皇帝。他并且预先推算了1644年农历8月初1的日食,给出了日食初复时刻。届时,皇帝命人验证,结果按旧有大统历与回回历分别差2刻和4刻,而汤若望预言的分秒不差。这一事实使新历得到清廷的信任,并将汤若望进献的新历(即修改后的崇祯历)命名为《时宪历》,颁布执行。此历后来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汤若望本人也因此得到朝廷的信赖,封他为钦天监正,至顺治15年对他加一品封典。年幼的顺治帝对比他年长53岁的西洋官员亲切地称为玛法。(满语为可敬的爷爷)1661年,顺治帝去世,年方8岁的康熙登基。清廷的守旧派抬头,辅政大臣螯拜怂恿杨光先诬告参劾汤若望。1664年,杨光先上书《请诛邪教疏》,罗织汤若望三大罪: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杨将各省的教众诬为潜谋造反,将汤若望写的许多书诬为妖言惑众。杨并且罗列新法十谬指斥新历法的种种错误,最厉害的是提出由于新历法使吉凶时倒置,造成严重后果,使顺治的幼子荣亲王3月而殇,使荣亲王的生母董鄂妃不久死亡,接着顺治帝也染天花而亡。杨光先将汤若望上纲到谋反与使皇族灭亡,当时汤若望已经年过古稀,由于中风而失去语言能力,即便是巧辩之士也是难于分说了。1665年4月13日,汤若望被判极刑──凌迟处死,同案犯多人下狱。4月16日,处死汤若望的公文到了皇太后之手,适逢北京发生大地震,连续5日,合都惶惧,这时辅政大臣们以为是天象示警即从狱中放出3人,其余原罪待死。这时,皇太后传谕:“汤若望向为先帝所信任,礼待极隆,尔等置之死地,毋乃太过。”汤若望才被无罪释放,而同案的5位基督徒仍被处斩。1666年8月15日汤若望病逝。杨光先在此案中得胜,被任命主持钦天监尽管他不懂天文而心虚,数次上书推辞,最后也只好硬着头皮担任了。1667年14岁的康熙亲政,发现当时历法混乱,一年中竞有两个春分,不该置闰的置了闰月。于是在1668年12月26日,组织了一场御前辩论会,一方是杨光先及其助手吴明烜,另一方是原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钦天监全体参加。南怀仁比汤若望年轻30多岁,汤若望受诬时,他来华不久,汉语还不流利,无法为汤辨诬。此时他以满腔对待科学的热情,指斥杨光先历法的错误,杨不认错。康熙问有何法可判别是非,南怀仁建议双方各以其法测日影移动,于是决定次日在观象台测日影。次日,有关人员齐集观象台,测量结果,与南怀仁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