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最主要的特征:它们体内都有一根脊柱,脊椎动物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脊椎动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进化系统树原生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最高等)1.由低等到高等2.由简单到复杂3.由水生到陆生脊椎动物进化史: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分布范围很广,种类繁多,大约有22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第一大类群,超过其他所有脊椎动物种类的总和。一、鱼类(鱼纲)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2.身体一般为流线型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混合放养的依据:不同种类的鱼的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混合放养的好处: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天然饵料,从而增加鱼的产量。小常识:被称为“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类与人类的关系:供人类食用;(人类重要的蛋白质的来源)制成药品、饲料、皮革制品;有的可作观赏。二、两栖类(两栖纲)1.常见两栖动物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两栖动物的成体都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有少数种类的两栖动物终生都只生活在水中,一生都离不开水,如:大鲵、蝾螈。1.两栖类的幼体和成体的比较:幼体成体生活环境呼吸器官水中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或陆地鳃肺2.两栖类的主要特征(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2)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可辅助呼吸;(3)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抱对行为,水中完成);(4)体温不恒定(变温动物)。3.两栖类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原因是:1.受精作用必须在水中进行2.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明确: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消灭农田害虫(2)可供食用(牛蛙)(3)可作药用(4)教学及科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中华蟾三、爬行类: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真正征服陆地的脊椎动物,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陆地生活环境。现存的爬行类主要有:乌龟、鳖、蜥蜴、蛇、和鳄等。种类较少,全世界约5700余种。←楔齿蜥是活化石,其同类在1.8亿年前灭绝1.常见爬行动物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但蛇类的出现可能还要较早一些,大概在侏罗纪。这时地球上出现了很多品种的蜥蜴,所以生物学家认为蛇类生物是起源于侏罗纪中叶时期,由某些蜥蜴品种演变而成的。现今在地球上蛇类约共有十大家族,约四十八属和约有二千七百种。蛇网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蛇,可达9米以上。它能吞下一头猪。在我国有分布。这是最常见的蛇,水蛇,长约65cm。美丽的珊瑚蛇看起来像无毒蛇,其实它也是有毒的。著名的五步蛇,又叫蕲蛇,属蝰科毒蛇,剧毒。被咬后会产生剧烈难忍的疼痛,弄不好还会留下后遗症。这种蛇是珍贵的药材,为我国特产。这个是眼镜王蛇,长达5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危险的毒蛇。它是惟一筑巢而居的毒蛇,常主动攻击对象,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上,死于毒蛇之口的人中有一大半是被它咬死的。鳄2.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1.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2.用肺呼吸;3.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3.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作为工业原料;可入药;吞食鼠和一些有害昆虫。(蛇、蜥蜴)鳖四、鸟类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约有9700多种,我国有1319种,可适应多种气候。1.常见鸟类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1.身体呈流线型;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3.骨很薄,骨内中空,充满空气,既坚固又轻便;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系统发达,呼吸效率高。2.鸟类能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理由:(1)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2)是恒温动物,可适应完全不同的气候。(注:体温恒定可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3.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有些可供食用观赏维护生态平衡、控制农林鼠害、虫害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40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