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国教育的活力——中国教育30人论坛对话实录主持人:刚才对话环节和讨论非常精彩,讨论的问题很深入,很全面,特别是交流的环节看到不少人非常的踊跃,有很多同志举手,时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的交流。上午讨论的是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组织,教育的技术,下面进入教育的管理体制,目前我们的管理体制总体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方式在管理,公有教育公办教育还是独大的格局,没有完全的改变。民办教育也在发展,怎么看待民办教育的发展,怎么激发教育的活力,我们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请有关的专家和嘉宾一起讨论,下面有请对话主持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卓玉。张卓玉:这个话题主题是如何激发教育的活力,这个话题非常的复杂,关系到教育体制,教育管理的问题。我想大会组委会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话题,是考虑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活力不够我个人认同这样一个判断,中国过去30多年,我们的社会各领域,最充满活力的是经济领域,最充满活力的这个领域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与经济领域比较,教育领导应该说过去30多年也是有活力的,比如说我们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出现就体现了教育的活力,再比如说上午下午都经历了津亭论坛的全过程,今天这个论坛上上下下我认为是充满活力的。但是与经济领域比较教育领域的活力是远远不够的,证据在哪里,如何激活活力,下面听三位嘉宾的高见。方展画:我简单的讲三个观点想法,第一个想法,今天是讲民办教育,稍微延伸的讲,我想我们根本没有搞明白教育,我们到底教育什么,根本就没有搞明白。美国搞明白了吗?没有。美国的教育一直出现钟摆现象,一会儿往这,一会儿往那,所以没有搞明白。当把老师传授的东西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上午的奈斯比特先生说教育不要想把篮子装满,而是要点燃学生的一盏灯,这个灯怎么点,有不同的点法,现在我们的教育没有点灯,只是急急忙忙的装篮子。刚才汤敏先生讲慕课,我有不同的想法,现在应该还不是时候,很多老师包括高校的老师说,慕课只适合985大学,清华北大的学生,慕课不愿意的可以不打开,清华和北大的学生可以不打开,心的灯没有打开,求知的欲望还没有。这想到我们的教育,如果讲极端一点,我们的认识还处于处女地,还是不知道,我们需要很多的探索,这种探索现在麻烦的是在于我们不知道教学是什么,但是很多人认为已经知道了,所以就按照知道的东西管,包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问题,他认为他知道了,按照这个管,我们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是教育,那样是教育。刚才周国平说那个试卷答得不好,福建有一个作者去做题目才得了一分,根本就不合格,我们的出题者认为已经知道了,已经懂了,然后进行教育和管理,我说这是教育没有活力的根源,现在太多的考核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不是标准,需要打一个问号,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活力,我就说这么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还是需要探索的,特别是多样化的社会还是需要探索的。我们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走弯路,走弯道,传承,是一直按照原来的思路模式走下去,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创新肯定是弯道,现在讲拐点,把原来的否定找一个增长点改革是跨越式发展,讲通俗一点是超车,我想现在学校教育当中,我们需要有弯道超车的意识,我们按照原来的做法精制化很多学校在搞这个事情,我们很多学校都是精致管理,包括刚才出来精致化的利己主义,我们现在需要走新的路,尤其是不明确教育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很多人认为教育就要这样做,但是我们想走另外的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碰到了制度障碍特别是我们的公办学校,要想弯吗?很不容易。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在制约着我们的学校。我在想呼唤学校在改革创新中走自己路的时候,需要放权,需要为学校松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活力才能激发出来。第三是民办学校,从我们国家看来,真正意义的是90年代初,20多年的历史现在看民办学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启发。民办学校据我所看的所了解的学校在草创初期基本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经费,很多学校是玩空手道的,20多年过去了以后,有很多学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