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思维特点与教育一、学困生的思维特点(一)确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二)思维能力差1、推理能力差2、概括能力差3、想象能力差(三)思维品质不良1、思维的独立性差2、思维缺乏深刻性(肤浅,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单向,片面,极端。)3、思维缺乏敏捷性与灵活性(思维迟钝,反应慢,思维呆板、机械、不灵活,流畅性与变通性差。)4、思维缺乏逻辑性(思维无序、混乱,不会审题,只会胡乱瞎猜,盲目尝试,推理错误。思维不严密,不连贯;前后缺乏联系,不是一步一步循序思考;分不清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叙述表达条理性差。)5、思维不精确(新旧知识缺乏联系泛化,概念混淆;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准确分析信息,从而不能排除无关信息等。)(四)思维缺乏监控1、元认知水平差优等生47%,差生33%2、思维的自我意识水平低3、自我检查能力与习惯差(五)缺少学习策略使用结题策略优等生63.25%,学困生31.16%,相差32.09%(六)阅读困难(阅读过程需要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视觉—听觉—动觉言语信息。)1、朗读困难2、阅读理解水平低3、默读困难4、阅读速度慢(七)口头言语落后(八)书面语言困难二、培养学困生思维的教育策略(一)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二)鼓励学困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和质疑(三)引导学困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获得新知识(四)纠正学困生不规范的书写习惯(五)培养学困生的写作能力(六)培养学困生积极的思维品质(七)为学困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八)为学困生多创造读、说、议等动口的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九)丰富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