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浏阳三中胡蓉华种群的特征一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思考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提示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的变化二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曲线①产生原因: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②数学公式:③特点:增长率(2)“S”型曲线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是有限的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③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食物和空间Nt=N0λt保持不变资源和空间先增加后减小环境容纳量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判一判)(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4、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5、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一定属于一个种群。()××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分析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3)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以上条件外,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分析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调查程序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选取样方计数取平均值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重捕、计数注意事项①取样②样方大小③样方数量④宜选用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随机适中不宜太少双子叶相同迁入和迁出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易错警示(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2)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命题探究】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D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明确图示类型(1)模式图(2)统计图(3)曲线图(4)柱形图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2.关注组成特点,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增长率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2)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