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摘要: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而总是要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互相影响。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也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学术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有三个来源。一是俄国,二是西欧,三是日本19世纪末期一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日本是中国获知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留日学生,如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作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宣传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工人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正如这句话一样,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中国才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外乎是俄国和西欧,一方是实践,一方是理论。马克思他没想到他的思想会对中国的革命,对中国的前途产生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应该来说不是特意为中国革命准备的,它应该是为西方的革命准备的。不过,中国人在西方的留学生接触了它,就把它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上来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惊醒了中国,从此中国就兴起了一股马克思热潮。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想从中找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毛泽东、李大钊等一大批早期知识分子就成了中坚力量,后来认识到反动派强大,于是联合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救国救民,最后失败了,这也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信仰危机,不过都坚持了下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暗中发展力量,继续革命。毛泽东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且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这样才能救中国。他认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利于发展革命力量。他认为红色政权要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生存壮大,要不断发展自身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可惜后来第五次反围剿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导致失败,被迫转移,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后在遵义会议上又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独立运用和解决党内的为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了新的高度[1]。马克思主义本身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凭借这些方法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政治活动中,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合以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政治影响力。在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时期,世界上曾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大阵营”,后来由于以苏联为首的各国无产阶级执政者所执行的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和方针,导致了“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严重错误,最终致使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深入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所蕴涵的原则、规律、本质以及根本矛盾,阐述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抗战期间,毛泽东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且始终提出实事求是的原则,作为这期间必须坚持的观点,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坚持的观点,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百业待兴,需要重要的思想来指导新中国的建设,邓小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人的思想要解放,迎接世界的先进科技和文化,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如果不坚持,那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失败,因此必须坚持它和四项基本原则。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并且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这就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更加突出[3]。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阐述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中的根本性规律,说明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