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预备期凤县双石铺小学曹敏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使教学主体、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场巨大的改变,却是未知之事。小学四年级开始的高效课堂改革,先从从教师入手做工作,如:课前准备导学案,限制每一节课讲授时间,帮助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为学生铺垫自主学习的一切可能条件,可是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面对布置下来的预习任务、课堂问题、以及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却没有能力去完成。现实情况是,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往往牺牲了整个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在五年级时才勉强“高效”。而且容易出现少部分后进生,无法完成每天面对的学习任务,每天无法独立解决的探究性题目,严重的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阻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也与新课改“面对全体学生”的要求相违背。课堂教学盲目大步追求效益效率最大化所做改变,而学生却没有能力在这种改变上得到质的飞跃。对于大部分的教师也错误地认为,用上了导学案,分成了学习小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成功的“高效课堂”了。可是这只是改变了课堂形式,而无法令学生形成真正的形成能力。有时一节“高效”的课,甚至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我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泥沙石块水泥一点一滴打造而成,更需要耐心来等待结果。为了追求“高效”而突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会造成学生短期的不适应,干扰学习效果和成绩。甚至对于学生以后长期的学习都有不良的影响。小学四年级开始的课堂改革,需要这样一个打基础的过程——高效课堂预备期,一至三年级成为高效课堂预备期,将传统教学和高效课堂理念有机结合逐步渗入,并将高效逐步深化,才能在四年级教学形式改变下,不突兀,不困难,学生也在这一预备期逐步形成能力,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这样的逐步深入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分成一到三年级的三个阶段:一年级:指导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处于思维散漫的活跃期,学习方法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极需教师的指导,而传统教学教师主导驾驭课堂,集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正适用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建立师生关系,便于感情交流。而作为高效课堂预备期的新任务,便是规范行为,不禁锢思想。首先要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主动思考的行为和爱钻研的学习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控制课堂驾驭课堂的过程中,细心一些宽容一些轻松一些。细心发现每次学生进步,宽容给予正面语言评价,轻松课堂氛围拓展思维。其次,一年级的孩子思维发散没有条理,而教师对于他们的想法,要做的只有“梳理”二字,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多鼓励引导。每节课的师生共同小结在这一时期极其重要,从说一说收获和感受,再到对知识的简单概括,从教师的引导到独立总结,学生概括能力也能够逐步形成。只要在每一节新型传统课上,学生拥有了活泼的课堂表现,那么高效课堂预备期的指导阶段就基本成型。二年级:能力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习习惯已经形成,正是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的最佳阶段。单纯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这一阶段的发展和成长,此时高效课堂的某些做法就可以慢慢渗透到此阶段的教学当中。如,每日预习的规范化要求;基础性题目的“独自探究”;知识点的分析小结……,种种做法可以逐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不过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到的是,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情况,设计出经过学生努力能够攻克的学难关(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甚至可以题目减低难度,让学生每节课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努力减少难题带来的挫败以及负面影响,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榜样力量,利用学生之间轻松无距离感,挑选学习能力强的“学优生”带领全体学生,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形成班级学习风气。三年级:雏形阶段如果经过二年级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