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章节第二章课题东亚(3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内容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3、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4、结合区域图分析东亚地理环境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能力目标1、2、识记、理解、应用3、4分析、综合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读课本识记东亚的位置、主要国家、东亚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2、通过读图、读课本、小组讨论识记理解日本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3、通过分析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初步学会分析自然条件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亚和日本的的系统学习,让学习正确认识日本经济特点辩证的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热情。教学设计重点分析1、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2、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难点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东亚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区别教学技术设备学案与多媒体教育相结合教学环节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使学生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2、教会学生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日本的地质灾害。3、教学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课题概述本节是分区地理和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两个大标题,由东亚和日本组成。日本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东亚这一区域和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东亚,日本共分2课时。分析讲解引入: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2)边缘海(3)东亚最大半岛是朝鲜半岛,最大群岛是日本群岛。板书:一、东亚1、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过的国家和地区)过的国家和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识记以下内容: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③40º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⑥朝鲜半岛:为35ºN,128º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范围: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中国是临海国,朝鲜和韩国是半岛国家,日本是群岛国家,蒙古是内陆国。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五带)。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学生读图:识记东亚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特征,并讨论总结东亚与内陆的经济差异。位置教学环节分析讲解学生活动设计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中国西北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ºN))、区别;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