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学案例虎林市高级中学卢凤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感悟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浅入深的吸取领会知识。语文教学侧重在情感体验上,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文本的情感内涵。新课程标准中谈到:当下的语文课堂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突出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对语文的品味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需要写生具有创新意识。语文属于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所以上好语文课尤其的重要。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写到,“老师,请您不要生气,这段时间的语文课太沉闷了,一篇《纪念刘和珍君》上那么多节课有必要吗。现在的学生并不很喜欢鲁迅,也达不到您要求理解的深度,毕竟那个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了,真不知1道对我们现在有什么作用---看了之后真的感觉很悲哀,都说现在三年就是一个代沟,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语文课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只觉得语文老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此也认真的对自己进行了思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必修1中的一篇新闻,这篇课文同样与当下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遥远。在现在和平年代学生的眼里根本无法感受和想象战争对人类的戕害,对纳粹的残暴行径更是无法理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备课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和网络搜集准备了许多与奥斯维辛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充分与我的教学结合起来。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通过图片,视频走近了那个年代,当学生们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遇难者的鞋子、遗物,拥挤的囚犯宿舍,部分死难者的照片,学生们被这悲惨的画面震动了,感受到了纳粹对生命的残害和罪恶。最后我让同学们联系南京大屠杀去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罪恶,并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个案例说明,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课堂的知识厚度,积极引导学生,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2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只要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这样更有利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学生的每一个感悟都是他们智慧的火花,所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把课上活,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的互动,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理解分析问题,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体现出它的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