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名称:敲敲乐(音乐游戏)年龄班:中班一、设计思路:1、目标解析:本年龄段本类课的要求是:(1)能积极参与韵律活动和创编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2)在音乐游戏中,使全身能较协调、合拍地进行表演,并学习创编韵律动作。本教学活动班级幼儿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本教学活动,班级幼儿发展的特点是趣味性和游戏性。利用音乐的娱乐性、游戏性引导幼儿在学中玩,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把“乐”、“趣味”作为向幼儿进行音乐能力培养及整体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促进儿童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及积极向上,主动探索的精神。据此要设定什么目标?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大胆创编动作和造型,并与同伴合作完成敲击。2、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2、选材说明:选择的活动材料有什么特点,它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幼儿达到什么目标。在音乐的选材上,富有节奏特点,结构工整,便于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达到创编的目标。幻灯片的播放,同样有助于幼儿动作的表现。3、方法运用:本活动我选用哪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用这些方法达到哪一条目标。从教师角度,我采用的指导方法为直观演示及变换角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在教育活动中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动作表演及参与和退出等方法,使幼儿获得音乐的享受,提高学习的兴趣,能更好地大胆创编动作和造型完成敲击。从幼儿角度,我采用的指导方法为模仿学习法和多种感官相参与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模仿并反复练习,最终达到动作的创编与合作。二、活动目标(三维):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能用手敲击身体和敲击鼓面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2、大胆创编动作和造型,并与同伴合作完成敲击。3、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重点:能用手敲击身体和敲击鼓面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难点:大胆创编动作和造型,并与同伴合作完成造型、敲击三、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不同造型的鼓2、物质材料准备:剪接好的音乐、幻灯片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活动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敲鼓,我们要来敲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敲鼓前我们先来敲敲身体做做热身运动。2、感受A段乐曲,并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某个部位做热身准备。教师:我们可以用手敲身体的哪里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一个部位)(二)基本部分1、感受B段乐曲,尝试用一只手掌当鼓面造型,另一只手敲击鼓面来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1)出示一个鼓面的幻灯片,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教师:热身运动做好了,我们先来敲一个在上面的鼓,我们的手上没有鼓,怎么办呢?我们用一只手掌来变鼓面,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变鼓动作,幼儿模仿)——教师:鼓除了在上面还可以在哪里呢?(全体幼儿根据回答做出用手掌向下、向左、向右的造型动作)(2)幼儿欣赏教师随音乐表演变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现在我来变鼓,看看我变了几次?每次变得一样吗?(3)幼儿跟随教师表现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注意在“准备、一二”的时候做好准备,在变的时候马上变出来。——教师:第四次和前面变的有什么不一样?第四次是变了很长时间才停住的,前三次是变出来马上停住的。(教师分别哼唱第四句和前三句,幼儿随乐表现变鼓动作)(4)跟随B段乐曲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2、随音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敲击动作。——教师:现在我们将敲身体和敲鼓连起来玩一遍。3、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两幼儿合作敲击。(1)出示两个鼓面的幻灯片,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除了可以敲一个鼓,还可以怎么敲?这两个鼓怎么变?——两个鼓除了这样变,还可以怎么变?(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积极模仿幼儿的动作)(2)幼儿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用手敲击。(3)幼儿一边发出“嘿嘿”声,一边表现鼓手敲击动作。——教师:你们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