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下学生课堂有效的学习方式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韦荣乐[内容提要]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科学课堂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的课堂学习方式不断被应用与推广。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习方式特点和教学优势进行归纳、汇总。[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堂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以信息化为主的21世纪,采用以学科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适合这个创新型的社会需求。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包括单一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还应该具有一定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严密的逻辑和交际能力等等基本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学会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1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式(learningstyle)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1]。它既是学习方法、策略,还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情感等因素[2]。对于学生而言,小学科学课程是从三年级才开课,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采用何种方式高效率掌握知识还处于未知阶段。从心理学出发,学生对于新的课程在一开始都充满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高的阶段,而好的科学课堂学习方式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采用好的方式引导课堂学习走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能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不讲究学习方式则会导致越学越难,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从认知过程上看,小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中学生要认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并通过这些感情认识尝试通过分析和归纳得到简单的理性认识。只有认真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于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学习方式,才能发挥好学生1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学好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2有效的科学课堂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许多教师积极在科学课堂中探求有效学习方式,现阶段普遍公认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倡导自主学习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提出有条件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自主学习,现代教育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很多,有一种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和自我转换的主动学习过程[3]。自主学习的如下特点:首先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为主体的,自己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其次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各个环节,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最后自主学习方式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又不是绝对的[4]。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所以科学课堂学习应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并鼓励指学生对问题主动分析,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21世纪要求人们具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能力,除了课本的知识,科学课堂应该加入一些最新的、与本节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科技人文信息,让学生尝试自己收集信息。总之,只有学生能自觉的投入课堂学习,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学习方式的优势。2.2体验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一种具有教育目的、带有教学性质的学习,它追求一定的目的和效率。同时,它尊重教育参与者的生命体验与乐趣,注意与学习者日常经验相关,又注意参与者的积极心理体验[5]。体验学习特别讲究情境的设计,在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对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