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需要。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词]教育观念传统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培养人才的要求、现代体育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要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一.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首要的问题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造意识。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弊端,就是共性太多、个性太少,导致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难以发挥。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同个性的充分发展又是不可分割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指出,创造教育的概念可以如下定义: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使形成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解题能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创造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造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造学改造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但创造教育不单是智慧觉悟的教育,它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心理品质和积极人生太度相结合,注意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耐挫折性,提倡奉献精神、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业精神。二.课程设计要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体育课喜欢将学生集合——讲解动作——练习——小结,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甚至是“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这样的体育课学生没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学生感觉乏味,当然没有动力。哪在备课时应如何设计教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譬如:在设计100米跑课程前,先了解学生进行100米跑时喜欢怎样跑。结果,有的喜欢一起跑,有的喜欢追着跑,有的喜欢前面的人绑着一个胶袋后面的人追打胶袋等等。教师再将学生的建议加以设计,这样的课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动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1情景教学模式。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边学边练,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孙悟空上花果山的动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创造性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的、有创造性的去完成动作。例如:上五年级的体育课,内容是推铅球,上课时,教师先提出“怎么做是推,怎么做是掷”,让学生带着问题用小沙包去体验,等学生基本能够悟出“推”和“掷”的区别时,教师做出“推铅球”和“掷铅球”的动作,让学生区别,并提问它们的区别在那里?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主动性教学模式。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传统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上小学体育课时,准备部分大都是呆板的一个样,让学生几个人一组设计出几套动作,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