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浴操的出现……“过渡环节”是一日活动流程中幼儿从一项活动向另一项活动的转换,这些过渡环节分散在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中,例如:来园、离园、排队出去别的地方、改变活动区等等,设计好过渡环节能帮助孩子从一项活动顺利地转换到另一项活动这一次,我们针对孩子午睡起床、吃点心及午操这些活动间的过渡时间进行了设计与组织。每天午睡起床,班级的两位老师就会分工,一个在午睡房照看孩子穿衣服,一个在外走廊照看孩子吃点心,由于每个孩子的穿衣速度、吃点心速度不一样,所以时常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动作快的孩子已经吃完点心在等待户外午操了,动作稍慢的孩子可能刚刚搬椅子出去吃点心,而教师在这个时间段要兼顾帮女孩子们梳头,提醒部分孩子加快穿衣、用餐的速度,总是无暇顾及到已经吃完点心的那些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似乎也开始懒懒散散,不愿意加快速度了,因为动作快了还是要坐在教室里等待其他小朋友。怎样选择一个合适孩子们在这个时间段的游戏内容,成了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偶然的一次机会,张老师带来了一段干浴操,推荐我们和孩子一起做一做。第二天的中午,我将干浴操的视频放给孩子们看了一遍,小家伙们都觉得很新奇,看到我和施老师都在跟着视频做着干浴操,孩子们也都目不转睛地学了起来,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挺喜欢这套干浴操。此后的每一天,我都在下午孩子们用点心的时间在教室里播放干浴操,用意是想让吃得快的小朋友有事情可做,并且干浴操有点类似于保健操,对孩子们来说做一做也是有益而无害的。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好像自发的动作加快了,原本吃得快的孩子,很开心地跟着视频做着干浴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吃得慢的小朋友听到干浴操的音乐,也会适当加快速度,这段音乐似乎也是一种信号提示,孩子们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信号提示。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听到几个孩子小声地交流着,“你今天做了几遍干浴操?我做了三遍”“我做了两遍”“我做到了一遍”显然做干浴操次数多,表示他之前的动作快,因此这个孩子在向同伴介绍时语气里满是自豪感,在孩子眼里这干浴操似乎象征着一种奖励,在享受着干浴操的同时,孩子们还得到了一种成功感。我们班有个叫蓉蓉的小女孩,她每次的动作也总是慢悠悠的,一次蓉蓉点心吃得比往常快,早早地进了教室,在做完干浴操去户外活动时,蓉蓉高兴的说:“哈哈,我今天比平时多做了半遍操,我真厉害。”没想到,偶然的一段干浴操,还成为了小家伙自我鼓励、进步的重要动力和依据。干浴操的出现,让原本这段教师无暇顾及、孩子无所事事的过渡时间,变得有趣而有意义,孩子们很是喜欢,活动时专注、投入,教师也感到轻松了不少,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