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时分秒备课单位大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刘兆艳时间xx、8、17参与者耿桂国高玉东东维佳王洪香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时间单位“秒”的认识;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体验和简单的时间计算。课时划分:本单元共3课时,第一课时,教材60-61页秒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材62页例1和例2时间的计算;第三课时,时间的计算练习课,第四课时,教材67页的填一填,说一说。【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性目标: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难点:建立秒和分的时间观念【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进行介绍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根据本单元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时分秒的知识。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实践、猜测、汇报交流等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一)秒的认识1.教材59页,主题图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回忆奥运会开幕倒计时的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2.教材60页,秒的认识和“1分=60秒”(1)教材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比“分”小的单位“秒”,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2)让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教材提供了机械钟表、电子钟表、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进一步体会时、分、秒之间的关系。3.教材61页“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第2题,通过让学生试一试1分钟能做什么,体会1分钟的长短。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可以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这也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二)简单的时间计算1.教材62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60X2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2.例2(一般的计算)(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里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像教材上那样,数出3大格,用3X5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