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考察报告为了推动万山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万山海洋科技产业园,4月15—16日,区管委会副调研员、财金事务局局长梁小雄,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科技兴海办主任程飞等组成考察团一行4人赴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进行考察,学习海洋科技产业园投资建设管理经验。考察团实地考察了基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与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领导座谈交流,听取经验介绍,了解了基地开发模式、资金来源、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招商引资做法和入园项目及企业等方面的情况。现将学习的经验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一、临港基地基本情况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主XX县区内,毗邻杭州湾、东海大桥,是国家海洋局认定的国内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占地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用于产业化的面积为3.2平方公里。基地发展目标是以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洋工程设备研发技术、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为产业主导,依托地处临港新城、洋山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重装备产业区的发展优势,打造成国内“海洋高新科技集聚区、海洋科技创XX县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区”,最终建设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基地建设采用区政府成立国有公司代替政府开发的模式,即由国资委直属的“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后续管理服务。公司于2007年11月成立,由上海临港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南汇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xx市科技创业中心以现金方式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经营业务主要涉及高科技房地产、高科技产业服务、高科技产业投资三个方向。第1页共6页二、上海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自2007年公司成立到20XX年国家海洋局向基地正式授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上海临港基地在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1、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高层面推动临港海洋科技产业发展。2006年12月,xx市委市政府提出“海洋南汇”的发展定位策略,原xx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国防科工委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成立海洋经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专职负责基地筹建工作和发展南汇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xx市及xx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经归纳梳理形成《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政策汇编》,为项目、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基地于20XX年积极展开申报“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工作并于20XX年获得认定,使基地发展建设得以获得更高层面的支持。2、借助区位优势,找准产业定位,发展产业“新三篇”。基地位于临港新城主XX县区内,周边现已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海洋相关产业群布局,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1)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功能的洋山深水港对近海的生态环境、服务配套等方面有较大的服务需求;(2)作为国家装备产业示范区的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主产业区集聚了中船集团、中航集团、沪东造船发动机、卡尔玛港口机械等重大项目;(3)上海海事大学与上海海洋大学相继进驻临港新城,为基地积聚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鉴于此,基地确定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引擎和动力的基本定位,在区域内原有的旅游业、运输业和渔业基础上,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工程设备研发和海洋综合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科技产业。临港基地总面积只有6.2平方公里,而用于发展产业的面积仅为3.2平方公里,如此局促的范围注定了园区建设不可能第2页共6页走土地经营之路,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构建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发展模式上,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此,公司通过甄选和整合入园项目和企业,加强企业或项目间的内部合作,优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