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充加强制度性改革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第一篇:陈绍充加强制度性改革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加强制度性改革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XX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绍充摘要:本文提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性和制度性改革,并以XX市的实践为例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文章指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在于农村缺乏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市场经济难以在农村发挥作用,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受阻。文章进而分析了XX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在全市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对农村的各项产权进行确权颁证;三是加快农村各项产权的流转。关键词:成都农村产权制度城乡一体化一、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2007年6月,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后,在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指导下,XX市积极探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三农”问题难以解决,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在于农村缺乏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市场经济难以在农村发挥作用,阻断了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我们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性和制度性改革,既符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改革成功能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全国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径、创新模式、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改革在广大农村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价值取向,真正落实“还权赋能,让民作主”,把本应属于农民的各项权利实实在在地还给农民,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让农第1页共51页民的事情真正由农民自己做主。此项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项:一是在全市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对农村的各项产权进行确权颁证;三是加快农村各项产权的流转。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和做法2008年1月,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全面启动了XX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成委发〔2008〕1号),并配套制定了《XX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暂行规定》、《XX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XX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暂行规定》等一2系列文件。改革的推进情况如下。(一)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建立了耕地保护基金,由市、县两级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28亿元,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出台了《XX市耕地保护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基本农田每亩每年400元、一般耕地每亩每年300元的标准,为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通过县级政府与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保护合同》,明确耕地保护地块、面积、级别、期限和补贴资金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确保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稳定。(二)开展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一是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承包地实测,明确要求各种农村产权必须要据实测量、据实确权,制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房屋测绘测量的具体办法。二是做实做细确权颁证工作,明确法律法规赋予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要素的权益,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第2页共51页三是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试点,按照党的十七届三3中全会决定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试点。截至2009年6月底,试点的乡镇、村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形成了村民签字按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决议和一整套办法,为深化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办法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