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诗歌《野草》等。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__________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鲁迅家世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留学日本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弃医从文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záoqíshuàichánmìshāisùyuāndǐngtìtǎngshānbósuǐtuìcuánkuīshuòliǎn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文章哪几自然段写百草园?哪几自然段写三味书屋?哪段是过渡段?(1-8)写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9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赏析百草园的美景(2)抓特点写景顺序多感官修辞手法一字传神不必说……也不必说……(整体)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植物动物低高﹙﹚﹙﹚(﹙﹚﹙﹚﹙﹚﹙﹚碧绿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长吟伏窜高低观察景物:特点有序一字传神单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低唱(声音)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形状﹚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形状﹚﹙形状﹚摘动物植物﹙味道﹚啪﹙声音﹚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局部)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小试牛刀: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__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___,这两者都从__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_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__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_______的,蝉鸣在________,蟋蟀到____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颜色形状视听觉味觉春末盛夏秋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到“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由低到高写植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动物写到植物从植物写到动物3、本段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由整体到局部交流第2段写景的方法:1、抓住景物的特征2、注意写景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2、注意写景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3、妙用修辞:比喻、拟人3、妙用修辞:比喻、拟人4、多感官:视觉、听觉、味觉4、多感官:视觉、听觉、味觉5、情景交融(写景中表达自己快乐喜悦之情)5、情景交融(写景中表达自己快乐喜悦之情)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