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的着力点摘要:伴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全民素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国防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有機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双重职能。对此,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性规定,明确指出了作为强化全民素质、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基础,全社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指引,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以全面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阐述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防教育;作用;工作重点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5-0256-02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使中华民族在社会变革、文化多元化等形式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还能够巩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发展战略的成功基础,夯实并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信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础特征的重要体现。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实践现状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与社会生产力供需矛盾的白日化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市场挑战,高校如何迎合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已成为各界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培养力度成为教育部门近年工作的重心之一,受素质教育复杂属性的影响,使得国防教育培养方式必须遵循多元化、灵活化的原则,但就教育实践来看,当下开展的入学军训、户外军事拓展训练以及相关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等环节仍存在着效果不明显、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阻碍国防教育工作深入且广泛的发展。1.国防教育制度缺乏可行性。据国家统计报告显示,在2020年入选的“全国国防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育工作先进单位”中,高校占比不到10%,可见国防教育于高校践行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相关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性,没有具体、细化到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建设与保障措施细则上,导致实际操作仍依赖于高校领导的主观决策。2.国防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多由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户外拓展活动与技能培训为辅,授课方式单一,教师主导课堂做一味地灌输讲授,学生被动接收框架式的理论知识,未能有效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科兴趣与爱国热情,也不利于将国防教育演化为国防意识。再加上户外拓展训练与课堂国防理论的脱节,也使得教学缺乏一致性,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巩固与深化。3.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客观地说,当前专门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仍属少数,人才的匮乏使得高校普遍缺少国防教育专职人员,现任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国防意识与观念,教学效果难与专职、专业的国防教育工作者媲美。再者,国防教育是一门深刻且极具引导作用的教学,但目前多数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年轻化、专业组成零散化等现象,导致队伍缺乏稳定性,教研深度与质量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因观念认知的误解,认为国防教育的意义只是形式上的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与“走马观花式”的军事训练,并没有将教育目的放置在综合型人才素质培养的高度,缺乏自上而下配套的连贯教育系统,使得学生对国防课程与军事训练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活动常在被迫的逆反心态下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防教育的正面形象。三、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战略中的作用及意义1.作用。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能够指引学生行为端正,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促其树立远大理想,还能够使学生具备奉献与慷慨精神。例如,军事训练作为我国新生入校的必备活动,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的锻炼,也是传授军事思想、军事谋略等军事理论的良好时机,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还能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