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植树问题张雅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构建模型、用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纸条、20厘米的纸条,小刀,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环境污染图片,想改善环境的办法是植树。植树也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二、创设情境:认识间隔及间隔数(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把手张开,观察一下,你的右手藏着哪些数学知识?(有5根手指,数字5:;有4个手指缝或4个空,数字4)。(2)师:手指间的距离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叫它间隔。你的右手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这4个间隔就是间隔数。想一想:4根手指的间隔数是多少?3根手指呢?2根呢?(3)下面拿出准备的纸条用剪刀剪一刀,你发现了什么?剪两刀、3刀、4刀呢?发现(刀数比段数少1或者段数=刀数+1)这里谁是间隔数?(刀数相当于间隔数)三、探究新知(学生自主探究)1、出示信息: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种树,按照5米一棵的要求,请你帮助老师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一棵)每隔5米一棵是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2、小组合作设计植树方案利用20厘米的纸条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树,把你们喜欢的方案画一画。3、反馈交流(展示方案)介绍一下你组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方案的可能性:两端都栽树、只有一端栽树、两端都不栽树)比较这些方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间隔数相同不同的:棵树不同、种的方法不同观察一下每个方案中棵数和间隔数发现了什么?两端都栽树发现了什么?棵数=间隔数+1只载一端发现了什么?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栽发现了什么?棵数=间隔数-14、验证规律下面让我们先来验证两端都栽,证明一下,你们的发现是否正确学案:在这条18厘米长的线段上,两端都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有几个间隔?几棵树?(先画一画再列式){学生汇报有6个间隔,7棵树。算式:18÷3=6(间隔数)6+1=7(树的棵数)}证明两端都栽树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即是棵数=间隔数+1四、总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间隔|||间隔数两端都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