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阳光,快乐成长——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他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而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得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他指出:智力是原始的生物潜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语言、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每一种智力领域都是通过具体的才能、技能和兴趣表现出来的,这些智力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而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式是帮助他们寻找一个使他们的才能可以尽情发展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沐浴阳光,快乐成长。克林伯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儿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狭义的“你听我说”式的语言交际,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教学形态。它是师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过程,也是对话双方彼此间敞开心扉、相互交纳的过程。这种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交往的,也是创造的、生成的,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只有通过对话,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主的尊严、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大班教学,教师往往是面对一个班级的大群体进行交流,教师的关注有时顾此失彼,而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关注学生,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这为实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的教学宗旨注入了一缕阳光。那么,如何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一、营造氛围,启动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氛围来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的教育。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使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实际情况,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习素材,为其制订不同的教育策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进步。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的更多参与机会和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他们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笔者认为,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课堂上,老师可以常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同时,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商量性的语言:“你们说好不好?”“大家有兴趣吗?”激励性的语言:“你真聪明!”“你真棒!”“好极了!”“你进步得很快!”等等。祈使性的语言:“请你帮帮老师。”“你来说说看1”“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等等。极力满足儿童的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鼓励学生进步,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下课时,教师不要急于回办公室,或留在教室,或走出室外与学生讨论、释疑。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更为融洽,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已为期不远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