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反思《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从远、近、建造长城三个方面理解感悟句子。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还需加强。字音、字形,形近字、多音字辨析等方面掌握还不扎实。2、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来进一步理解。3、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写作手法方面,还需学生进一步练习。因而,我布置了小练笔,让学生用学习到的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写200字的景色描写。4、通过长城使学生对秦朝和秦始皇的了解有待进一步加深。布置学生进下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介,查找关于秦始皇和长城的其他资料,丰富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