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诵读古诗词,激趣导入1.(出示明月图)讲述:同学们,面对皎洁的明月,你想起了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传说?2.(出示诗词和嫦娥奔月图片)嫦娥奔月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长超的记实报道《月亮上的足迹》。1.学生汇报古诗词。2.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1.引入月亮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2.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3.感受古人飞天梦想。(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2.抢答下列各题:(出示问题)(1)、人类在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2)、哪个国家的哪些宇航员首先踏上月球?(学生回答时出示图片)(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1.学生回答出示问题。2.学生概括本文主要事件。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2.抢答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3.培养学生思考、概括和表达的能力。1(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飞船的名称各是什么?(5)、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记叙了什么过程?3.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三)交流合作,重点揣摩1.跳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出示时间表格,学生边回答边填写)2.借助资料了解登月过程。从书上找出有关登月准备工作的语句。3.小组合作找出登月过程并划分出登月的各个阶段。(1)汇报“飞向月亮”,探究“飞船升空”的过程。(2)汇报“登月成功”,探究“登月”的过程。(3)汇报“返回地球”,探究“返回地球”的过程。4.学生自己画出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轨迹。(出事登月轨迹图)5.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1.学生跳读课文,勾画有关事件和时间的句子。2.小组合作找出登月过程并划分出登月的各个阶段。3.学生自己画登月轨迹图。4.学生回答这次登月成功的意义。1.引导学生将表格与课文相结合,整个过程历时195个小时,漫长的过程,却能写得有条不紊。思考文章条理清晰的原因?──详尽的时间变化(精确到秒,严谨的科学态度,另数据如6.8、7.67、10.5公里每秒)──以时间为序,是一种安排条理的好方法。2.在学习中认识到合作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画轨迹图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理解这次登月的意义。(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1.学生汇报中1.以直观的方式2未停止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演示“神七”飞天视频。)2.小结: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我相信同学们的梦想有朝一日定会实现。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成就。2.观看“神七”飞天并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进一步感知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五)布置作业20年后,假如你已经成为我国的宇航员,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