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鸟学艺》第二课时说课稿涪陵区特殊教育学校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第10册第12课《群鸟学艺》。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很粗糙,只有小燕子搭的窝最好的故事。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明白:只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教材课时安排,在第一课时解决了生字新词的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用手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以问导读、以读释疑的启导式学习方法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懂得只要有耐心,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群鸟学艺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之间的联系。5、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真分析了班上孩子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他们均为重度听力障碍,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发展缓慢。但他们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为出发点,以打造优质高效的卓越课堂为目标,我优化了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以小组活动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双主”高效。教育家叶澜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因此,在课前,我就和孩子们一道开展亲手搭窝的实践活动。在课中,我充分利用他们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采用设景激趣、以问导读,以读启思,以读明理,讲画做演并举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在初读中感知,在细读中释疑,在角色扮读中品味,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我充分整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要素,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欲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听障孩子兴趣敏感点,以新鲜的事物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和一些新同学,他们在哪儿呢?”孩子们一听说有新成员,会立刻来了精神,四下寻找,这时我再不失时机地把课文插图演示出来,“它们就是课文《群鸟学艺》中的凤凰老师和群鸟同学们。它们之间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课文内容上,为后面的文本解读做好了1准备。2、整体感知、以问导读、以读启思。理学家朱熹有言:“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问题是启迪思维的钥匙。”我带领孩子们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巧妙设问,以问导读,以读启思:“孩子们,(1)“群鸟”指的哪些鸟?(2)它们向哪位老师学本领?(3)它们学的什么本领?(4)它们是怎样学本领的?(5)群鸟们学习的结果如何?”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其中重点讲解两个问题。“群鸟们学习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概括出它们学习的结果有三种:“有的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只有小燕子的窝又结实、又暖和”。我继续追问:它们是怎样学艺的?谁不会搭?谁搭得粗糙?“你喜欢哪种窝?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运用分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句等学习方法,找寻问题的答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前,我要求每与学生一道动手搭建鸟窝;上课时,我把所有搭好的鸟窝摆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自己评选出不会搭的、最粗糙的和最好的,然后让他们逐一讲讲自己是怎样搭的、用的什么材料、为什么搭成了现在这样等等。有了课前的实践作铺垫,再经过课中的以做促说,学生很快就说出了:因为猫头鹰的自以为是,造成它不会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