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单位:斗门街办初中姓名:权小哲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说课稿----------权小哲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说课程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虽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能在生活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能给出三角形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但不够严密,本节课给出了严密地概念.学生在第二章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使学生具备了利用平行线的结论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三角形和角的基础,对三角形的分类不难掌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3、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2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3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判断出给定三角形的形状•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活动过程.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教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法:主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cba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1)你能从图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A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1)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3)表示方法:△ABC2、合作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吗?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活动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急于评判他们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觉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团结协作的释疑.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师生间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斜梁斜梁横梁3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3猜角游戏活动内容:1、教师借助下图提出问题:(1)下面的图(1)、图(2)、图(3)中的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内角是什么角?试着说明理由.(2)将图(3)的结果与图(1)、图(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将三角形如何按角分类?2、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