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复习题一、解释加线的词语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2、明察秋毫。3、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常蹲其身,以丛草为林,以土砾凸者为邱,6、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7、凹者为壑,神游其中8、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9、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1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11、不觉呀然惊恐。鞭数十,驱之别院。12、于土墙凹凸处13、神游其中14、留蚊于素帐中二、翻译:1、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7、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8、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三、回答问题1、本文围绕“记趣”中心,紧扣“明察秋毫”线索,采用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三件趣事,分别是观蚊如鹤之趣、鞭打蛤蟆之趣、神游山林之趣,描绘了四幅图画,依次是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3、“夏蚊成雷”,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5、如“冲烟飞鸣”的“冲”字,使人想见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的情状;6、“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于云端高亢地鸣叫。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吞”、“吐”两个动词,表现了这里视小为大,大词小用,着力表现幼时所见蛤蟆捕捉小虫的情状。8、“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用词也很准确,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9、“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和诗句。成语:鹤立鸡群、鹤唳风声、鹤发童颜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10、作者是如何将生活中的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1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三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1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