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618年李渊长安(唐高祖)唐太宗大事记表领域大事件作用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选拔治国人才,加强自身统治。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3政治经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君主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1、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杜如晦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执行诏令主审核草拟诏令土木工程审判刑罚军事警备祭祀教育户籍教育选择官员开创隋朝沿袭和完善唐朝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工部礼部兵部刑部比较三省六部制与隋唐以前的制度,说一说三省六部制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他们之间各有分工,即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科举考试后,唐太宗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但一位宰相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也难以称职。科举考试你认为唐太宗与这位宰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宰相以家庭出身作为官吏选拔的标准,宰相只是为了维护大官僚的利益。唐太宗以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唐太宗认为科举考试能网罗人才,一方面是为了便好地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就是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科举制的影响唐代科举制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许多国外的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商人旅客停留,很少出现盗贼,牢狱经常空闲,牛马遍布原野,住宅大门不闭。连年丰收,米斗三四钱,从长安至五岭以南地区,从太行山以东到沧海,过客不携带粮食,在路上进行补给。进入太行东以东的村落,行客经过,沿途百姓都厚加供待,甚至赠送食粮,这在唐朝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贞观政要》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原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去世后,她自己做了皇帝。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各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随时关注,还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他仿照唐太宗,虚心纳谏,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这些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思考:1、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景象?2、诗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开元盛世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再现了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富足的情景。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密不可分。曲辕犁曲辕犁筒车筒车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优点?思考:(1)这幅图片反映了当时哪方面的技术?(2)你能说说唐朝这一技术的高超表现在哪里?丝织技术1、丝织技巧非常高超;2、丝织品轻盈而精薄。唐三彩是在唐朝创制的,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唐三彩有日常生活用品,更多的是各种人物、动物俑。唐三彩是在唐朝创制的,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唐三彩有日常生活用品,更多的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