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说说德性与德行VIP免费

说说德性与德行_第1页
1/4
说说德性与德行_第2页
2/4
说说德性与德行_第3页
3/4
说说“德性”与“德行”近日,俩朋友笔谈,有意无意让我赏玩。文中用了“看他那德性,看我自己也这德性”。自嘲也好,辱人也罢,但我对“德性”一词用法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实有五层含义。一是道德:品德。《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是恩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心”。三是感德:《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于我乎”。四是事物的属性。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实、德、业三,名不相离”。五是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性”亦有五层含义。一是人或事物的本身具有的特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则天之明》: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二是性别:男性;女性;雄性;雌性。三是与生殖、性欲有关的。如:性感;性欲。四是在名词后面指范围、方式等。全国性,综全性。五是性情;脾气。《孟子·告子下》:动心忍性。德性组词便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德性亦有品性,品质之意。《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上述说明,“德性”不是看出来的,是人本身特有的德的品性,能看出的只是人的“德行”。现汉中解释:“德性”同“德行”,被视为同义词,实际在用法上是有所不同与区别的,这要看句中的语言环境。一个人有没有“德性”,要看一个人的“德行”。何为“德行”?谓道德品行。《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早在远古殷周时代就已出现。在《盘庚篇》中,盘庚自己一再警惕地说:“我并不是不顾我先祖的德行。”“我也不敢不顾先祖的德行而妄自作为。”“我们都应当同心又同德。”从这几则话中,就显示了殷人对于“德”修养的讲究。从远古“德”字造字的含义上说,“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也就是“得”。据《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亦有“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之说。其实,“德”是殷人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所抛出的中心骨干的内容,一个是作为内心修养的“德”;另一个就是作为规范行为的“礼”。殷人从建国的过程中就已倡导“德治”和“礼治”,就以“德”和“礼”作为他维护统治权力的中心骨干。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达到这作为规范“礼”的目的,就必得要有很好的“德”的修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要完成“德”的修养,也必得有“礼”作为规范,二者在作用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们可以这样说:殷人之所谓“德治”是为了走向“礼治”,而殷人之所谓“礼治”也就是为了要完成“德治”。换句话说,这“德治”就是“礼治”,而这“礼治”也就是“德治”这“德治”、“礼治”的完成,从殷人看来,就是殷族对其他被子奴役的种族的统治权力的臻于巩固。周人取代了殷种族国家之后,“德”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到后期,受现实的冲击,“民各有心”,局面“不可救药”,“德”观念有所动遥,便有了“德”的毁灭说法:“乃如之人兮,德间无良!”意思是:象这样的人,真是太没有行德行了!“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意思是:这人之不好,就是德行的不一致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意思是:这男人的不正,也是德行的不一致呀!”说到此,我们应对“德性”与“德行”有了深刻的理解了。与“德”字组成词的还有很多,其中对“德化”、“德风”、“德操”还是情有独衷。德化:以德感人。《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会乎!乃躬藉处若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德风:儒家以为统治者如能用道德教化人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说说德性与德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